循证本土文化环境 支持儿童有意义的学习——宁波市“行为课程”品牌实践园园本化共同体研讨活动
如何将在地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怎样在文化传承的同时生发幼儿深度学习?
2025年4月29日,由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主办的宁波市“行为课程”品牌实践园园本化共同体研讨活动在象山县春晖幼教集团万达园区举行,全市百余位幼教工作者以“循证”为锚点,聚焦本土文化环境资源,共探支持儿童有意义学习的创新路径。宁波市教育局基教处二级调研员曾洁女、象山县教育局副局长孙丽姹、学前办主任叶晓瑜、教科研中心幼教教研员张宇红、培训处主任盛敏菊受邀参加研讨活动。
时光留痕:从空间建构到情感共鸣
张雪门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的核心思想,并强调儿童通过直接经验与环境互动实现成长。基于这一理念,象山县春晖幼教集团园长吕晔开展了《循证·支持·赋能:打造场景式学习新样态》的论坛分享。幼儿园抓住迁园契机,循证幼儿需求,生发孩子喜欢的项目活动,充分发挥场域价值,支持孩子们有意义的学习。
春晖幼儿园副园长何萍在《一“万”种方式抵“达”幸福——万达小镇游戏中环境资源的浸润与运用》中,阐释了环境资源与儿童发展的共生关系。从理论根基到核心命题,从物理空间到学习场景,从环境联动到深度学习,万达小镇游戏的本质就是让幼儿在与环境的对话中,发现世界、建构经验、抵达幸福。
本土探索:从山水资源到成长密码
海曙区章水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吴碧波进行了《山水之间的成长密码》的论坛分享,诠释了以自然资源为本,利用三维资源筛选,五环动态循环的探索,在传承乡土文化根脉的同时,努力培育儿童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
慈溪市浒山街道实验幼儿园副园长任明明则从文化传承角度,介绍了该园《寻根·探趣·生长--基于本土传统文化的幼儿研学实践》案例,以儿童视角深挖文化符号的内涵与价值,继而通过“感知-体验-创新”的完整循环,将本土文化实现了个性化表达与浸润式传承。
随后,与会者近距离观摩了春晖幼儿园的万达小镇游戏,观察幼儿在自主性选择与沉浸式体验中,自在享受小镇居民有序的生活和游戏。
专家引领: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浙师大幼教集团总园长、浙江省特级教师、二级教授胡瑛对四个论坛进行点评:首先高度肯定了春晖幼儿园在小镇游戏中展现出的“烟火的气息、温暖的味道和专业的思考”,并就“循证与支持”“整合与系统”“联动与深度”三种关系提出新的思考;同时称赞章水镇中心幼儿园“将山水转化为生活态度”的课程实践,强调课程要突破学科边界,珍视儿童在自然中的一切体验;也为浒山实幼“让文化活在当下”的探索点赞,提出该园以“过去-现在-未来”构建文化认知闭环值得继续探究。最后,胡特由衷赞赏宁波幼儿园在品牌课程改革中的创新实践:“从环境创设到课程设计,在这里我看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真正落地。”
下午聚焦“儿童视角”的实践转化,胡瑛教授带来《场景绘就未来,幼儿园高质量育人的新图景》的听觉盛宴,以生动具象的案例与视频,诠释了重构学习场景到创生场景学习的迭代;分享了AI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变革思考。胡瑛教授还通过可视化案例展示了场景育人的“三破三立”方式,倡导与会者打破传统“设计者”角色,努力成为儿童学习的“同行者”。
智汇共研:多维破解实践痛点
围绕“循证本土文化环境”,参会教师们就“分享一点收获,传播一点经验,破解一点困惑”,积极分享研讨活动的收获与思考。各组代表展示了基于本土化实践的多样化探索:如设计四季动态主题课程、结合工坊游戏衔接生活场景,利用本土资源转化为儿童的学习活动等,多维角展现各园在“环境链接课程”的实践。
同时,“如何平衡课程趣味性与系统性”“如何评估资源适配性及保障活动安全性”等也是与会代表们提出的共性困惑。研讨中大家达成共识:以儿童兴趣为原点,深挖本土文化的情境融合,贴近生活本质推动教育创新,努力实现文化传承与儿童发展的双向滋养。
展望未来:让教育回归“儿童本身”
最后,宁波市李惠利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园本化研讨共同体组长林红进行小结。林特指出,这次研讨活动也是小组成员同频共振、共赢共享的循证过程,研讨结束不是终点,而是下次行动的起点。未来已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积极地去拥抱这个变革的时代,携手共进成就儿童更好的未来。
宁波市教育局基教处二级调研员曾洁女寄语全体与会者,要充分汲取培训营养,通过复盘反思本园需求,将之扎扎实实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促进园所的内涵化发展的同时,推进宁波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在观点分享、游戏观摩、专家讲座、深入反思中降下帷幕,但是“深入探寻行为课程精髓,聚焦教师专业成长跃迁”,依然是我们持续研讨的话题。相信通过专家的引领,教研的深入,同伴的助力,我们将为孩子们创造更有意义的学习游戏环境,进一步探寻儿童在文化循证中主动建构的意义。
撰稿人:象山县春晖幼儿园 忙贝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