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一体化魅力教育 创新幼小中衔接研究

首页标题    2024新分类    名师论教    实施一体化魅力教育 创新幼小中衔接研究
——北京实验学校十五年一体化课程衔接的创新与实践
 
百年名校——北京实验学校,其前身是北京市立新学校,原名香山慈幼院,由民国总理、著名慈善教育家熊希龄先生创办于香山静宜园。现为海淀区唯一的一所集幼小初高于一体、十五年一贯制的公立示范学校,是北京市一所十五年一体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学校,学生年龄跨度从3岁到18岁,涵盖整个基础教育的三个阶段。近八年来,在教育家型校长曾军良同志的卓越引领下,北实人协同创新,以“魅力教育”为特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新时代学校十五年一体化工作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办“孩子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魅力学校,创造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魅力教育,探究幼小初高可资借鉴的普适规律,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发展奠基,推动了75项教育教学改革,其中有48项获得了全国、市、区一等奖。学校的办学成就得到上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与广泛赞誉,学校被评为“中国魅力学校”“京城最具加工能力领军中学”“京城教改领军中学”“京城最具幸福感领军小学”“北京市示范幼儿园”“北京市身边的好学校”“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基地校”“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先进单位”“全国科研兴校先进单位”。我校紧紧依托“十五年一贯制”的学校优势,继承百年老校的光荣历史,传承香山慈幼院的优秀文化,打通基础教育十五年链条,更好地促进幼小中一体化均衡发展,更好地认识基础教育整体规律,促进了学生生命的连续成长,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方面,走在了全国教育创新的前列,将为京津冀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先试”提供鲜活样板,创建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卓越品牌。
  • 一、幼小中教育衔接因由
幼小中衔接问题多年来一直是当代教育学者研究的对象。十五年一贯制学校的出现正是解决幼小中衔接问题最好的方法。可是在大多数十五年一贯制学校中,幼小中的界限依然很分明。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交流少,学生交流更少,教师也不了解其他阶段学生的情况,这就造成了幼儿园、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的简单相加。势必在教育上存在空白,在教学上存在重复。因此,幼小中衔接问题已经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在实证调研中,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专家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访问,案例分析,举行会议,对教师、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等。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寻找总体研究思路。我们力求依据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学等相关理论,依据教师、学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幼小中教育教学的大量实践,从认识、操作、应用三个层面反思并研究,重新认识幼小中衔接工作在十五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价值,力图利用十五年一贯制整体发展模式的优势,通过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衔接研究,使学生平稳高效过渡到小学以至中学。
推动“幼小中衔接研究”,构建十五年一贯魅力课程体系,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走向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的必然需求,更是有效推进学生健康、持续、和谐发展的必然需要。为了求解这一“攻坚性难题”,帮助幼小学生快速适应小学和初中的学习与生活,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北京实验学校立足十五年一贯制的办学实际,扎实搞好幼小中学科之间的衔接,帮助学生实现平稳过渡,促进学生的连续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创新幼小中教育衔接
  • (一)幼儿园、小学有机衔接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求”,“严禁拔苗助长式的提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幼小衔接从内容到方式,都要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幼小衔接要严禁小学化倾向;同时,幼小衔接也是大班幼儿必须开展的、重要的内容。
1.衔接主题活动为幼儿建构完整经验
QQ截图20190603173513
2.特色活动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我们会带领幼儿多次深入小学开展衔接活动。一方面是基于我们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衔接教育中尊重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尽最大努力,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的机会,从而获得直接经验。多次与小学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将活动进行梳理,划分出不同的层次与不同目标,总结为“走进小学五部曲”。
3.参观环境——初步感知
比如,对小学校园的认知,我们先带领幼儿到小学,由小学的小记者带领直接感知小学校园环境,了解小学的各项设施,回来以后再带领孩子画小学、搭建小学;我们相信同伴互学的效果要远远好于老师的说教,于是,尽力为大班孩子创设与小学生零距离接触的机会。与小学生面对面——答疑解惑,让大班孩子带着问题与哥哥姐姐对话、交流。
4.体验课堂——参与了解
为树立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能够有机会与能力参与到小学课堂中,在设计体验课堂时,更多选择大班孩子能够接受的舞蹈、体育、美术、音乐、外教等课堂。体验中,孩子不仅感受到小学课堂的秩序感与要求,而且被邀请参与互动与游戏。
5.同上一节课——深度体验
小学生走进幼儿园介绍经验、小学老师来上课。比如,体验小学课间十分钟,学习课间十分钟要做什么,我们不是简单地感受十分钟有多长,让幼儿讨论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而是带着孩子实际走进小学,融入到一个班级中,由小学生带着大班孩子实际感知、体验十分钟课间时间,最后获得真实的经验。
(二)相关区域活动
两种区域活动满足个体学习(幼小衔接)需要。
1.班级区域材料渗透幼小衔接
益智区:钟表材料,认识时间、小学生的一天;加减运算游戏材料;数字写法材料。
语言区:与上小学有关的图书、汉字拼摆、名字描写、汉字找朋友、拼音迷宫、名字大转盘等。
美工区:制作联络卡、包书皮、自制课程表。
建构区:搭建小学的相关材料。
表演区:毕业典礼彩排。
2.公共区域游戏中的衔接渗透
小巧手:投放图书、铅笔盒、水杯等小学生用品,大班幼儿可以在游戏中体验整理书包;投放铅笔和转笔刀,大班幼儿可以尝试自己削铅笔、整理铅笔盒。
超市和银行:超市购物中涉及了使用钱币、找零钱等数学内容,银行游戏中涉及了钱币兑换等数学内容,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然习得相关数学概念与经验。
计划与回顾:为发展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公共区域游戏中幼儿要完成计划——工作——回顾的流程。这一流程不仅促进游戏中的高质量学习,也让幼儿养成做计划的习惯,以及任务意识。
服务生:游戏中担任服务生,培养责任感。
小导师:服务生小导师,大带小完成游戏,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有担当。
(三)生活活动及过渡环节
利用生活活动及过渡环节,培养升入小学必备能力。
1.有层次地开展来园记录,记录中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同时通过评选全勤明星,培养幼儿坚持来园、不迟到等习惯。
2.自己盛主食、主动饮水,餐饮管理能力。
3.每天自己背书包,自己整理柜子、书包。
4.每天记录回家后的任务,培养任务意识。
5.通过“飞猪计划”,坚持每天阅读一本书,培养阅读习惯。
6.开展感知觉训练小游戏,提升入学成熟水平。
7.在过渡环节吟诵经典诗词,开展拼音小游戏。
(四)衔接内容
1.生活自理能力准备:收纳整理的能力;餐饮中的自理能力;安全自护的能力:小学活动器械高而大,场地硬,学生多,老师不可能随时呵护在学生左右,所以现在大班教师就及早吩咐孩子活动时守秩序、不推挤、不疯跑等;自我保护意识:注意保护隐私,遇到问题主动找老师,内裤和背心覆盖的地方任何人都不得冒犯等。
2.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李季湄在《指南》概述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在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与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品质。学习习惯的培养包含在学习品质的培养中,因此在培养方法上也与学习品质的培养应该是一致的。
我园依托各领域的学习内容、充分利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培养幼儿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并通过集体教学、区域活动、生活活动等进行实施。
通过过程调控渗透良好学习品质:在社会活动区中让幼儿做计划、总结,每日给幼儿布置一个小任务,都是对幼儿学习过程的干预,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计划水平、任务意识、反思能力。
通过材料投放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如在集体活动中使用新颖道具,在区域活动中投放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活动兴趣,增强其探究欲望,促使幼儿专注地学习。
通过环境支持建立良好学习品质:如在班级主题墙上呈现幼儿解决问题经验总结,有助于幼儿尝试解决问题;在区域环境中呈现清晰的支持图,可以支持幼儿坚持完成一件事。
通过教师指导助力良好学习品质:一日活动中教师的鼓励、引导、积极评价,有助于幼儿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
同伴交往形成良好学习品质:大班孩子的学习特点是小组化的共同学习,在同伴合作中可以共同完成任务或作品,发展合作能力。
3.社会交往能力准备:儿童的交往能力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如果孩子不能主动与同伴交往,不能很好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冲突问题,遇到问题也不敢找老师反映寻求帮助,就会很难交到新的朋友,从而感到自卑和孤单,心情沮丧,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学业成就,丧失学习的兴趣。公共活动区中培养交往能力,比比课程中,学习适应新环境的策略。
4.适当的知识储备:幼小衔接防止小学化,并不是完全不要知识学习,而是要通过适合的方式,将适宜大班幼儿的内容教给他们。
拼音:采用游戏化的、情境化的方式教幼儿。
识字:在阅读中激发对文字的兴趣。
数学:在操作中理解数学概念。
5.家、园、校全员参与支持幼小衔接
小学校长与幼儿园园长之间的平台搭建与支持,为幼小衔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幼儿园主任与小学主任之间的日常沟通与交流,使得幼小衔接工作顺利落地开展。
教师:大班年级组集体备课;与小学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邀请小学教师走进幼儿园;幼儿园教师走进小学,为幼儿和一年级学生同上一节课。
家长:通过网站平台和公众号,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开展的相关衔接工作;通过班级任务的形式,让家长参与到衔接适应中;解答家长的个性化问题咨询。
(五)混龄教育实践
1.同一学段内的混龄教育实践
同一学段是指幼儿园、小学、初中或高中各个学段的内部,本文聚焦于学前阶段的混龄教育研究,因此特指幼儿园学段内部,针对不同年龄幼儿开展的混龄教育。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与实践。
依托节日、季节等全园大型主题活动开展的混龄教育活动。如在新学期开学时,中、大班老师会围绕《开学了》主题,组织幼儿开展迎接小班弟弟妹妹入园的活动,有的班级送弟弟妹妹礼物,有的班级策划欢迎仪式,还有的班级给弟弟妹妹表演节目送祝福。大班幼儿体现了幼儿园小主人的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小班幼儿看到哥哥姐姐也容易受到感染、产生向往之情。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幼儿园组织的包粽子、做月饼活动也为混龄教育提供机会,中大班幼儿走进小班,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动手做美食、手把手教弟弟妹妹操作,低年龄幼儿在高年龄幼儿的指导帮助下,更容易融入情境、理解活动的要求,从而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依托公共活动区园本特色课程开展的混龄教育活动。公共社会活动区游戏是我园根据幼儿“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的特点,结合幼儿园宽阔的楼道资源环境,模拟真实社会场景,为幼儿创建的混龄游戏区域。游戏区共有十八个,每个区域老师都提供了适宜小、中、大班幼儿独立参与或合作完成的游戏内容与游戏材料,为混龄开展游戏提供了可能。在游戏过程中,全园不同年龄、班级的幼儿打破班级界限,以大带小或自由结伴的形式参与游戏。
在公共活动区游戏中,幼儿通过多种形式的大带小混龄活动,促进幼儿通过动手、动脑,与环境、材料互动,与不同班级和年级的同伴、教师互动,与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感知不同社会场所,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理解并遵守相应的规则,积累相关生活经验,得到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以户外体育活动为依托开展的混龄教育活动。我园的自主混龄游戏还体现在户外阳光体育运动中。在自主化的阳光体育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轮胎、梯子、积塑、沙袋、推车等,适宜走、跑、跳、投、爬、骑等运动技能练习的大型户外游戏材料。活动前,大班幼儿自主将游戏材料摆在相应的区域和位置,每个游戏区域都有适合中班或大班幼儿的不同难度的游戏内容供选择。活动中,中大班幼儿以混龄的形式自选区域、自由结伴参加阳光体育游戏活动,同时游戏中大班幼儿还担任了中班弟弟妹妹的“小导师”,示范游戏玩法、帮忙解决困难。活动后,大班幼儿再次将游戏材料收拾整理好。
2.跨学段的混龄教育实践
跨学段开展的混龄教育实践,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或幼儿园与中学之间开展的混龄教育活动。跨学段开展的混龄教育活动,由于学生与幼儿之间在年龄上的差距较大,为学生或幼儿提供了家庭中兄弟姐妹的角色体验,更容易激发、调动高年级学生的移情、关爱等社会情感,同时为学前阶段幼儿提供学习与模仿的参考与榜样。凭借我校幼、小、初、高十五年一体化办学与管理,我们探索了以下幼儿园学段与其他学段之间开展混龄教育活动的有效形式。
相邻学段开展的混龄教育活动。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学段,我园开展的幼小混龄教育集中体现在幼小衔接方面,在不断的摸索中我们逐步形成了幼小衔接混龄教育五部曲:
小学生担当校园小导游,带领幼儿园小朋友参观小学环境,培养小学生的自豪感与责任感;在参观中幼儿初步感知小学生活,激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幼儿对话小学生:小学生给幼儿园小朋友答疑解惑,在混龄互动中使幼儿加深对小学生活的了解;ƒ幼儿观摩小学生课堂,初步了解小学课堂规则,初步感知小学课堂;④幼儿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亲身体验小学课堂,深度参与小学一年级的教学,获得小学课堂的直接经验;⑤小学生走进幼儿园:经过一段时间的小学生活,升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再次返回幼儿园,向弟弟妹妹展示自己的成长变化与认知收获,入队的一年级小学生给大班幼儿讲解如何成为一名少先队员、红领巾的意义、展示红领巾的系法,成为新一届大班弟弟妹妹的榜样。
非相邻学段开展的混龄教育活动。幼儿园与中学是非相邻学段,因此共同开展教学活动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因为我校幼儿园与中学地处同一个校园,地理位置上的相邻加上有共同的节日主题活动,为开展混龄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比如中学每年春季都会有“探春节”活动,幼儿园每年也有春季系列主题活动,因此经过中学老师与幼儿园老师的共同商量,我们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幼、小、中、高四个学部学生共同参与的“探春节”活动。在活动前不同学部的老师们共同商量活动方案,为学生参与活动创设了包容性很强的传统文化项目。活动中,中学生承担着哥哥姐姐的角色,一对一带着幼儿园的弟弟妹妹一起参加活动,他们调用已有知识经验给弟弟妹妹讲解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培养了中学生的关爱与耐心、保护意识与责任感;另一方面幼儿在高年级哥哥姐姐的陪伴下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认知,产生了对自己学长的崇拜,激发了增长本领的愿望。
再如,在幼儿园的迎新生活动中,中学管乐团的哥哥姐姐前来助阵,为新入园弟弟妹妹献上他们喜欢的动画音乐,减少他们的分离焦虑。在学雷锋纪念日,初中的哥哥姐姐争相来到幼儿园,给弟弟妹妹整理玩具、擦洗滑梯,使幼儿园变得更加整洁干净,使中学生的学雷锋行动落在实处的同时,也使幼儿园小朋友学会懂得感恩他人。六一儿童节之际,为使幼儿园弟弟妹妹度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中学生在团委老师的引领下,为弟弟妹妹策划了一次音乐会,从乐器的认知到音乐的演奏,再到节目的形式,他们努力从弟弟妹妹喜欢和可接受的角度安排整台节目,在赢得弟弟妹妹喜欢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经验与能力。
三、中小学教育有机衔接
(一)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的管理模式研究
为顺利达成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的目标,我们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从九年义务教育实际出发,强化依法治教、依法执教,充分运用决策、计划、组织、监控等基本管理职能,用科学管理方法,以有效地发挥教育资源的人、财、物、时、信息等要素的效用。制定并采取有利于初中、小学相互衔接的教育管理措施,
1.中小学学段之间要加强教育管理工作上的衔接,中小学教师之间要强化教育教学工作上的联系、沟通,构建一种以实现中小学素质教育相互衔接为目标,中小学教师之间相互衔接的管理体系。
2.中小学教育衔接探讨目标:建立目标一致、相互衔接、合力育人的中、小学德育新体制。
3.教育衔接的主要内容:进行培养良好心理品质、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学习正确思想方法、树立法律法规意识、了解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爱集体的思想感情,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严格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初步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初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具有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4.教育衔接的实施途径:教育课程衔接;通过课程开展是当前学校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德育衔接;环境课程衔接;建立家长学校衔接:使家庭、学校德育目标一致,德育内容衔接;建立班级博客、论坛;心理健康教育。
(二)中小两个学段在学科教学上的衔接研究
1.准备和起步阶段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首先认真贯彻学习“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研究”工作方案、计划等有关文件,学习关于教育的理论,开展专题讲座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强化理论学习。实验教师写出2万字左右的理论学习笔记。
(2)组织落实,制定计划。建立学校实验组织机构,明确参加实验的教师及实验对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并进行课题的论证,保证实验工作有目的、有计划,稳而有序地进行。
(3)搞好前测。以问卷的形式对我校教师和学生进行前测调查。教师方面:我们针对教师对中小学教育理论的认识、教师的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学生方面:我们对学生的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前测数据统计与分析为衔接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2.实验发展阶段
我校的实验工作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研讨交流为手段,以加强实验管理为保障,以建立衔接模式为重点,全面实施实验因子,使实验工作层层深入。
(1)抓理论学习因子的实施,增强实验的科学性。①领导高度重视,注重把理论学习落到实处。②理论学习的内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③在自学的基础上,辅导、研讨、讲座相结合,加强理论学习。
(2)抓教学回顾因子的实施,促进教学反思。①做好每节课的课后回顾。②做好每月一次的精优回顾。
(3)抓交流,促研讨。①以幼小中集体教研为渠道,创造性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活动。②以不同形式的交流会为载体,传递有效信息,形成优势互补。③学期末交流。每学期末召开交流会,总结阶段成果,好的论文、理论综述、教学模式、小结等在会上进行交流。
(4)开展“三课”活动,理论联系实际。①开展研讨课,强化研讨课的研究功能。②开展汇报课,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③开展观摩课,增强成果意识。
3.实验总结阶段
构建衔接模式,提炼研究成果。在实验总结阶段,我们把努力构建既符合科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又有本人独特风格的教学作为我们的主要研究内容。实验教师在总结自己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理论,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进行提炼、加工,建立起自己学科的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课题组作全面系统的实验结果分析,形成研究成果集。在实验研究中,实验成员边实验、边推广,使实验产生正迁移效应,促进了我校中小两个学段教育教学衔接工作的深入发展。
(三)一贯制背景下德育衔接的多样化实践
1. 成立班主任工作室,引导班主任工作;办好家长学校,举办家长讲座、社会大课堂,进一步形成德育合力。
2. 以人为本,真正落实“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建立以激励文化为中心的德育管理机制,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
3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核心,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以“实践教育”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
4.创办学校教育论坛,与周边中小学校构建合作交流共同体;工会、各学部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搭建个性发展平台。
5.推行班级项目制管理改革,让每位同学在角色转换中承担责任、主动成长;创新团委、学生会的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人生斗志与奋斗精神。
6.创新课间运动方式。以华尔兹舞蹈、中华太极扇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精气神。
7.创新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会、了解社会,提高未来适应社会与改造社会的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游学活动,各年级精心设计入境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职业体验与调研活动。
8.开展志愿者活动,积极关注弱势群体、服务社会;创新设计有意义的“探春节、戏夏节、品秋节、暖冬节”等“四节”活动,让师生共同参与、实践体验、增进互信、同生共长。
四、幼小中衔接取得的成效
(一)幼小初高班主任工作一体化管理:组织幼小初高班主任工作室系列活动,按时召开工作交流例会;幼小初高“从终点看起点”论坛;“教育最终是为了学生”专题活动;“自我寻找 自我发现 自我安顿”幼小初高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
(二)激励文化覆盖幼小初高:定期更换校园橱窗,明确实施各项奖励;“沟通、合作、坚持、向前冲”拓展活动;“花开青春路,最是奋斗时”主题活动;“让微笑成为北实最美的语言”主题教育活动。
(三)社会实践活动关涉幼小初高:创建北实魅力小超市;北实魅力讲堂;实施魅力研学系列课程:走进徽州文化、江南古镇文化等。
(四)家校德育工作论坛面向幼小初高:家校合力,多角度、多维度、多元化进行德育教育:“同心共筑北实梦”家长进校园活动;让微笑成为北实最美的语言主题教育活动。
(五)幼小初高联动的学生社团及团队:小白鸽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离队建团,团队衔接;全校活跃艺、体、科技64门课程,38个社团。
(六)幼小初高魅力大教研课堂展示活动:“创新教育”论坛、“大教研”论坛、“魅力课堂评课”论坛、“站在终点看起点”论坛、“走出世界看教育”论坛。
(七)幼小初高魅力大教研展示活动,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老师联合进行“读杜甫诗,魅力大教研”。
(八)幼小初高家长进校园活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校寄语孩子们。
(九)混龄教育中的成长与收获
混龄教育的概念在我国来说不算新鲜事物,但是从十五年教育的视角、开展跨越四个学段的混龄教育实践,在全国来看应该不多。基于这样的办学优势,我们的混龄教育实践探索在不断的深入,同时也带来了学生的成长与教师专业的提升。
1.混龄教育带来学生的成长与收获
在我国社会目前二胎政策放开时间不长,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家庭中仍然是独生子女。混龄教育的开展正好为学生提供一个近似家庭的生活学习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在家庭中无兄弟姐妹带来的弊端。混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角色经验,促进角色承担能力的发展,为年长学生提供了帮助他人和包容低能力年幼同伴的机会;年长儿童还练习了微妙的管理艺术,并通过维护规则、维持秩序和保障安全等活动增强了团体责任感和自控能力。同时,年长儿童还成为年幼儿童语言学习、认知经验、体能锻炼、交往策略等方面的学习榜样,年幼儿童通过模仿榜样而获得更大的提升。混龄教育中,幼儿还为性格内向、社会性不成熟的年长学生提供发展社交技能的机会。
2.混龄教育带来教师的成长与收获
混龄教育的开展首先带来的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在混龄教育中,教师逐渐认识到除了课堂教学,学生之间也是可以相互影响与教育的,教育效果往往要更好于教师的说教;学生在混龄教育活动中的亲身体验与实际参与获得的直接经验与感受,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其次,混龄教育中教师跳出了原有的教育学段看待教育问题,能够站在十五年教育的视角看待教育效果,不再局限于固定学段,因此眼界更宽、思考更广。
3.混龄教育还带来了教师教育行为与实践的转变。混龄教育要求教师打破年级、学段的限制,站在同一课堂、同一教学内容上思考问题,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应运而生了同一学科下幼、小、中、高大教研组,兴起了集体备课制度,建立了全校学术委员会,形成了特有的衔接课程,构建了从学生整体发展出发的魅力课程体系。
五、反思及今后探索之处
当然,在十五年一贯制背景下开展教育教学管理衔接,尚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待于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究。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文献综合研究与实证、实验与实践研究,并不断推进幼小中教育教学科研管理衔接,加强理论学习,对先进的和成功的衔接经验进行总结。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幼小初高衔接活动,通过调研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生实际能力等,构建新时代学校教育教学与评价衔接新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创新幼小中教育教学衔接实践研究新成果,不断丰富魅力教育教学新理论,从而不断显现北实十五年一贯制衔接工作新特色,创建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卓越品牌。
(作者:周清华)
2019年6月3日 17:32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