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均衡”模式走出均衡发展“丛台教育路径”

首页标题    2024新分类    名师论教    “五大均衡”模式走出均衡发展“丛台教育路径”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成果惠及民众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邯郸市丛台区教育局围绕“学有优教”的发展目标,在硬件设施、教学管理、教育质量、文化内涵、师资配置等方面实现了新跨越,探索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丛台路径”,得到省督导组的一致褒奖,高水平通过省教育评价验收(省教育评价组组长张中杰总结了丛台区反馈会区别于其它县区的“三个不同”——经验做法更多、通报对象更实、措辞用语更优)。具体做到“五个均衡”:
 
聚焦短板推进教育发展“硬件均衡”。
丛台区紧盯区域学位紧张、基础设施欠账、教育装备老化三大问题,持续改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一是优化教育布点,超常规推进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丛台区新建项目最多,2020年我区采取超常措施,在区领导分包、多部门联合、“筹备组+”等推进模式的基础上,做到“一函一卡日汇报,一周两调贴红旗”(即项目推进问题函告部门乡街、提示卡呈送分包区领导,每日向区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进展,每周两次调度,在倒排工期表贴红旗),全力提速项目建设。建成后将增加学位24000个,缓解北部和东部学位紧张问题。二是瞄准短板弱项,大力度投资基础建设。城区学校瞄准降低班额,农村学校注重达标共享,争取上级资金4790万,用于9所城区学校新建综合楼,有力缓解主城区学校“挤”的问题;投入8000万元,鼓励社会捐资助教1000万元,完成11栋专室楼和35个塑胶场建设,彻底告别土操场和农村旱厕,全面提升农村学校面貌。三是全面装备升级,促变革推进智慧教育。投入1635万元,购置一体机、计算机、图书、音体美卫实验器材等,中小学必备专室水平整体提升。深入实施“人工智能+教育”,打造4所智慧校园、10个智慧课堂试点、12个专递课堂,以智能设备促进教育模式变革。
 
深化课改推进教育发展“质量均衡”。
树立“向改革要人才,向改革要质量”的指导思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核心素养,扎实开展读写诵工程,建立课外阅读体系,对校园阅读课程进行整体重塑,探索开展整本书教学、群文阅读、绘本教学等多种拓展阅读课程。为各学校补充图书10万余册,建设校园图书角、班级图书角、电子阅览等随处可见的阅读文化设施,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在丛阳小学、曙光二小等学校建设了高标准现代化图书馆。举行首届“丛台教体杯”读写诵系列比赛,牵引全区师生读经典、广涉猎、厚底蕴。紧盯质量目标,实现中考成绩连年提升。
 
集团办学推进教育发展“校际均衡”。
充分发挥集团办学制度优势,深挖办学潜质,通过集团教研、教师交流、青蓝工程、共建校园文化、成立集团党总支和创建公办民办特色党建品牌等方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短期之内打造出荀子实验、曙光二小、曙光三小等一批东部名校,荀子实验小学更是以其强劲实力成立了新教育集团。借助集团资源,农村学校的教师素养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农村教学点由8个减至3个,5个教学点恢复完小。全市集团化办学现场会在我区召开。
 
一校一品推进教育发展“内涵均衡”。
因地制宜突出差异化发展,指导主城区优质学校在校本课程、管理模式上创新,如丛阳的“1+X课程体系”、学步桥的“七彩教育”等。指导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在立足本土、弘扬传统文化上创新,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区域名校,如南吕固中心校“葫芦烙画”、串珠编织,贾村中心校“独轮车+舞龙”“七星战鼓”,南苏曹小学“和美文化”等。指导学校在打造特色项目上创新,实验的机器人、广安的足球、永安的篮球、安居的太极拳、实验中学的射击、展览路的中国象棋、滏东的啦啦操等等,在国家和省、市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全区学校已形成“一校一品一特色”育人局面,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校际间的差距。
 
多元补充推进教育发展“师资均衡”。
近年来我区探索实施教师多元补充,在每年招聘100名在编教师的基础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了体育教练、辅教、专室服务、社团服务等555个岗位,有效缓解了新建校师资不足的问题;通过招聘非在编教师实现同工同酬,稳定辅教队伍;通过引进23名硕博人才,教师学历配置实现突破。同时,更加注重向师资薄弱的乡村倾斜,2020年,新招聘教师40%为乡村岗位,并首次实行区内支教。2021年将探索实施城区新聘教师服务乡村的政策,极大改变乡村教学力量薄弱的现状。
 
(邯郸市丛台区教育局局长 张振江)
2021年2月2日 16:53
收藏